一、 活動帶領前,要先了解目的:即試去了解設計者的想法,體會其用心,達成其設計之初的情境要求。
二、 確定帶領的方式:依學員年齡、程度、層次,營隊性質。。。等條件,決定帶領方式──如:「獨裁式領導」,「民主式領導」。
三、 選擇帶領項目:「歌唱」、「遊戲」、「舞蹈」三者之中,選擇最拿手的、最能吸引群眾的項目來帶動。
四、 編排節目流程時,應注意到「動、靜態」性質活動交錯安排。
五、 器材供應:
1. 野外可利用的地形地物──利用現場有的東西。
2. 善用器材──想想看:光以「椅子」為器材,就可以設計多少種遊戲?
3. 利用地形--在安全性考量下善用:如:斜坡--滾翻。
六、 安排助手,協助活動的推展:亦可由學員中尋找臨時助手,讓學員有表現的機會。
七、 掌握秩序的枝巧:
1. 以小吃大──透過「歌聲」、「複誦語」。。。等活動的帶領來控制秩序,由小部份而至全體,最後完全掌握;不到最紊亂時機,最好少用哨音。
2. 崇拜信服──出塲後不說:「很抱歉!我沒有準備。。。」等話語,要信心十足。讓學員認為你是「很有準備的」、「經驗豐富的」。
3. 各個擊破──想法子請「唱反調者」出塲,以群眾力制服:如:
i. 找藉口:「為了調劑各位的身心,我們來做一些小活動,需要一位助手。。。」
ii. 不要縱虎歸山:「待會兒還要你的幇忙,請你到我旁邊坐下。。。」
iii. 擇放:「因為時間的關係,下個活動不做了,謝謝你,請回。」
4. 殺雞儆候:對學員有約束力時使用:如:
i. 直搗黃龍:「林XX,請問你有什麼意見嗎?」
ii. 將計就計:「這個不好玩,不要跳舞啦!我們來唱歌。。。」──主持人可以把他請來帶唱。
5. 千萬不要企圖去跟群眾中的某些人對抗,但可以「借刀殺人」,要很有枝巧的運用群眾全體,去跟部份唱反調者對抗,使其知趣而收斂。
6. 座位安排──男女交錯而坐,以異性「相吸相剋」之原理,達到幇助維持秩序的目的。
7. 說明示範──清楚的說明,且當場操作示範,使學員完全了解,才可以掌握秩序。
八、 當我們是活動帶領者時,注意以下幾點:
1. 不要高估我們的能力──帶領前,將整個流程仔細盤想;假設可能會發生的情境,如何解決?並應先行練習,以減少錯誤。
2. 不要錯估群眾的水準──事前調查,了解群眾的層次背景及活動經驗。
3. 不要忽視第三者的立場──以「旁觀者」身份,反觀檢視整個活動設計流程是否有不妥。
4. 由簡易的部份開始介紹。
5. 讓外行人覺得我們很內行;讓內行人覺得我們不外行。
九、 歌曲教唱過程:
1. 範唱──由教者示範唱一次。
2. 練唱──教者唱一句,學員跟著一句;唱滿一段時間,先將該段從頭唱一次,再繼續教唱下一段。
3. 哼唱──全體從頭到尾,跟著教者輕聲哼唱全曲。
4. 熟唱──將歌詞撤去,教者不唱,由學員自行唱出。
十、 製造高潮枝巧:
1. 滿足求赢──滿足其求赢心理,如「猜拳」遊戲。
2. 模彷動作──從人群中找一、兩個人當樣品,教他們動作,再由其出場帶動全體。
3. 距離縮短──此處所指,非「物理」上之距離,而是「感覺」甘的距離;利用男、女的面對面,其應覺距離就縮短。
4. 增加接觸──
i. 同性之間的肢體接觸,增加熱鬧氣氛。
ii. 異性之間的肢體接觸,除熱鬧外,還會欲罷不能;提供「異性接觸」的機會,即是活動成功受歡迎的法門。
5. 運用表演──精采動人的表演,今人折服的節目,自然造成高潮。
6. 實施競賽──趣味競賽的實施,競爭中造成高潮。
7. 應用成果──利用成果發表的後續活動,掀起單元活動的最高潮。
8. 破壞秩序──故意製造「可控制的混亂」,使群眾在失去常規可循白的剎那,不知所措而造成熱烈高潮;如:「大風吹」遊戲。
9. 製造情境──以熱絡情境去感動群眾,使其陷入情境中,形成高潮;如:舞會場地聲光佈置。
10. 相互襯托──利用活動的高潮效果做延宕,繼續創造下一個活動的高潮。
11. 適可而止──在高潮中結束活動,使群眾意猶未盡,形成期待心理。
十一、 如何培養活動氣氛?
1. 適時鼓勵──
i. 對於群眾中較不願投入的學員,直接給予關心;靠他們近一點,用鼓勵期待的眼光看著他們。(若仍不投入時,不斷的注視不投入者,引起群眾的注意焦點,形成群眾壓力使其投入活動中。)
ii. 對於不願張口唱歌者,在唱完一遍後,可指著說:「尤其XX唱得最好;為何最好?因為“有表情”“面帶微笑”。。。」;再唱一遍時,就會開口唱歌。
2. 避免冷落──
i. 不要強求每個人,都和我們有同樣的心態想法。
ii. 活動隊形安排的設計。
3. 避免冷場──
i. 準備串場節目,隨機上場帶動。
ii. 動、靜交錯安排。
iii. 活動方式逐漸變化,使群眾永遠感覺新鮮。
4. 逐增趣味──
i. 急智生趣活動,如:「益智性活動」。
ii. 干擾生趣活動,如:「音波干擾」遊戲。
iii. 表演生趣活動,如:「表演性活動」。
十二、 如何做好「輔導員」角色?
1. 熟記小組中每個人的相關資料,尤其是「專長」項目,應適時給予其表現機會。
2. 熟諳輔導枝巧,對人際關係處理有充份把握袔在平常多充實相關書籍(大眾心理 叢書、同理心遊戲。。。)。
3. 地位超然,勿感情用事;應記住輔導員在營隊中的角色,是營隊與學員之間意見溝通的傳達者。
4. 樹立權威性,使自己動如狡兔、靜如處子;能夠帶動全組從事動態活動,亦可以坐下來暢談天南地北。
5. 幽默是情感的融解劑,微笑是溝通的法寶:試著在某些時候,做一個「聴眾」。
6. 不應以「工作人員」自固,不應以「領導」姿態出現:要以協助鼓勵的立場,做大家的好朋友。
7. 多給組員表現的機會:替他們保留面子,對於不合群份子的表現,私下開導。
8. 打破小組中的小團體,使全組更團結。
9. 輔導員不是「心理醫生」:不要企圖在營隊生活中,改變某些特殊個案學員的心理問題。
10. 保持距離,不可與組員問題過份膩近:尤其不應對他們開支票(如:我會寫信給大家),凡承諾之事必定回覆。
11. 處事公正:即使輔導員自己犯錯,亦不隱瞒的坦白道歉。
十三、 康輔修養:
1. 高尚道德品格──穩重、可信賴。
2. 正確領導信念──以領導代替管理,以服務代替領導。
3. 充實精神內涵──做愛國、生活、學習的好榜樣,事事以身做則。
4. 廣博康輔才藝──
i. 能想:構思設計,預判情境。
ii. 能講:會講話,有口才。
iii. 能問:發掘困難,提出問題解決。
iv. 能唱:音要準。
v. 能跳:節奏感要夠。
vi. 能指揮:口令肯定,手勢有美感。
5. 良好工作方法──
i. 精神上同在,人格上同等──不分階級地位。
ii. 重視事情──時時刻刻惦記,直到完成。
iii. 把握時間──「準時」觀念;及「時間椌制」枝巧。
iv. 美化環境,佈置創新。
v. 愛惜物品,妥善利用地形地物資源。
6. 旺盛硑創企圖──以舊經驗當基礎,不斷推陳出新。
7. 不是主角,不標榜自己,製造偶像;不是小丑,不做賤自己,損壞形象。
8. 有領導能力,也有被領導的雅量;站在場中時是活動介紹者,坐在場邊則是活動配合者。
9. 多讚美、多鼓勵、多商量、多尊重;少在做事後責難,多做建設性提議。
10. 凡事「虚心」、「有人」;天下無難事,只怕有心人!!
雜感
一、 康輔天地海闊天空:康輔人員心胸要開闊,資料多交流,千萬不要「留一手,留一手。。。」留到後來,都絕跡失傳了。
二、 資料蒐集方法:
1. 交流──互相交換,互通有無。
2. 筆記──隨身帶著筆、小冊子;遇到好點子隨手記錄。
3. 錄音──使用錄音機記錄。
4. 照相攝影──利用照相機或攝影機記錄。
5. 行萬里路──多參加活動,見識廣闊的康輔天地。
三、 「救命三招」的概念──從眾多康輔活動項目中,挑選三項,徹底熟悉其帶動枝巧、流程進行。。。等,成為自己的招牌活動;當臨危命、披掛上陣時,即可從容上台,以自己的「救命三招」撐場面。
四、 「備案活動」的設計──天有不測風雲;活動的進行成敗,受許多條件牽制;為保證活動必定成功利,在事前籌劃時,先預判可能干擾活動進行的因素(如:雨天、路線封閉、停電。。。),並針對各項因素擬定「備案活動」,則活動自然成功。
五、 成功的康輔人員,是一個「情境工作者」;除了以創造熱烈歡樂的情境外,還要能創造感性沈思的情境。活動開始前,不妨直接要求群眾投入,共同關心活動;「大家期待的,是一個很糟很亂的營隊活動,還是一個美好生動,令人難忘的活動?活動的成敗,不全是工作人員的責任;再好的活動,沒有你們的用心投入,無法令人難忘。。。」。
六、 「醫藥三寶」的概念──每一位康輔人員應隨身攜帶三種醫藥物,即「透氣膠帶(3M)」、「保濟丸」、「雲南白藥」,在學員需要的同時,立刻隨時提供,將贏得群眾的信賴與愛戴。如踏青探涉時,則應增列「金絲膏」、「萬金油」。。。等常備藥品,做一個稱職的「營隊褓姆」。
七、 「平安」最重要──人員平安,器物無損,則活動可算成功。
八、 自我腦力激盪法:
1. 桌子高度──設計兩種高度;一種是「坐著」使用的桌子,另一種是「站著」使用的桌子,以求變化思維情境,刺激想像力。
2. 隨時想,隨時記:隨身帶著小冊子和筆,有突想就記錄下來。
3. 躺下來,熄燈,合上眼;將身體的肌肉放輕鬆,並準備紙、筆及手電筒在床頭。通常在肌肉鬆弛的情況下,思維特別清晰。可利用這種方法來考慮活動籌備的各種細節問題,並隨時記下。
4. 泡在浴池中,池邊準備紙、筆亦是自我腦力激盪的良法。
九、 做一個快樂的傻瓜;輕歌渡過千重水,笑語行過萬重山,團康天地任遨遊;年輕只有一次,回憶郤是永遠──別人快樂,自己快樂,大家都快樂。
十、 我存在,因為歌,因為愛。。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